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: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简介

时间:2021-12-27浏览:10设置

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简介

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

  学校体育是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,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、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,对于实现以体育智、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。

 一、政策部署

  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,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、学校体育、校园足球工作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,为开展好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。自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,我们先后印发了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》《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》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》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教学改革的意见》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》《〈体育与健康〉教学改革指导纲要》等7个重要文件,对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作出系统全面部署。

 二、成果成效

  近年来,教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体教融合的决策部署,系统谋划和推进体教融合,学校体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,总体上看表现为“四个不断”。

  (一)体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。“十三五”时期,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数量从50.2万增加到59.5万,增加了9.3万人。通过“国培计划”“省培计划”培训了1万多名国家级骨干教师,为农村边远地区、贫困地区、经济欠发达地区培训了10万名体育教师。

  (二)体育场地设施不断改善。会同相关部门,整合优势资源,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。我国小学和中学体育场地达标率分别达到90.22%和93.54%,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达到96.8%,改善了办学条件。

  (三)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不断完善。以足球为先导,积极搭建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事体系,广泛开展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和大学四级联赛,参赛学生达1500万人次,逐步推广至篮球、排球、武术、冰雪等项目。

  (四)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向好。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地方政府、教育行政部门、学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。今年初完成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,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改善,2016—2020年,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优良率由26.5%上升至33%。

 三、下一步工作举措

  (一)全面深化体育教学改革。围绕教会、勤练、常赛,深入贯彻落实中办、国办印发的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》《〈体育与健康〉教学改革指导纲要》,完善“健康知识+基本运动技能+专项运动技能”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,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,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,做到“人人有体育项目,班班有体育活动,校校有体育特色”,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1-2项体育运动技能,养成体育锻炼习惯。 

  (二)深入推进体教融合。以足球为先导,联合体育总局、中国足协共同举办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,逐步形成赛制稳定、等级分明、衔接有序的竞赛格局,着力解决经费保障、注册资格、运动员技术等级认定等问题。召开青少年体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,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,统筹教育、体育优势资源,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,把竞技人才培养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,发挥学校体育在提高青少年体育竞技水平中的基础作用。

  (三)健全人才培养体系。彰显“以体育人”功能,定期组织综合或专项学生体育运动会。引导学校因地制宜、经常性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,建立分学段(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)、跨区域(县、市、省、国家)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,切实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。

  (四)整合政府、社会、市场资源。鼓励学校与体校、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,共同开展体育教学、训练、竞赛,调动“师生家校社”五大主体积极性支持学校体育,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中小学体育竞赛相衔接,纳入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。

  (五)完善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制度。聚焦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和体教融合要求,进一步健全政府、学校、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,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,破解不敢放手开展体育活动现状,建立面向运动员的终生保险机制,适应在国民教育体系内培养优秀竞技人才的需要。


返回原图
/